問答
臨死前,董卓大喊6字被后世恥笑千年,如今卻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
2024/04/29

董卓,東漢末年著名權臣,與唐朝安祿山、宋朝秦檜、明朝嚴嵩、清朝慈禧一樣,皆是一群只為一己私欲,操持權柄,禍國殃民之人。

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倒行逆施,濫殺無辜,擾亂朝綱,動搖國本的董卓最終召到天下群雄竭力申討,當郡騎都尉李肅將緊握于手中那根鋒利無比的戟駕到董卓脖子上的時候,天真的董卓竟然還想讓他的干兒子,那個被世人諷為「三姓家奴」的呂布救駕,竟不曾想,呂布早已加入義軍聯盟,權傾一時的董卓就這樣慘死在義軍刀下,臨死之際喊出的六個字竟成千古笑柄!

那麼,董卓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的呢?他又是如何遭受眾叛親離,最終被殺的呢?

隴西董卓,戍邊有功

西羌外族一直是東漢朝廷的大患,靈帝在位時,聽聞董卓素有勇猛之名,于是,便任命他為羽林郎,統管西部多地羽林軍,董卓特別珍惜這次機會,在戰斗中,竭力沖殺,勇猛非常,將叛亂的羌人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于是,董卓得到朝廷嘉獎,擢升為郎中。之后,董卓屢屢建功,因此自然官運亨通,直到被擢拔為并州刺史,成為一方大員后,靈帝才恍然大悟,感覺到了董卓會成為朝廷的一大隱患

因此,靈帝便用了一招「明升暗降」的手段,將一個沒有多少實權的「少府」之職賜給了他,老奸巨猾的董卓,自然明白靈帝的用意,于是,他便不接受這個任命,而且拒不交出兵權

順便提一句,不少朋友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都認為董卓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但其實,歷史上的董卓在軍事上卻無比精明。有一次,在與羌人叛軍的交戰中,由于敵軍兵力強大,自己又判斷失誤,所以被逼到絕境。

其他將領都為此膽戰心驚,十分害怕,唯獨董卓氣定神閑,在糧草不濟的情況下,他反倒令手下士兵到河里捉蝦,將堤壩加高,弄得那些圍攻他的羌人錯愕不已,不知董卓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

次日,等羌人再來看董卓一眾時,對方早已逃之夭夭,不知所蹤。

因此,不管是遇險不慌,還是給官不受,都體現了董卓具有極其高超軍事才華與敏銳的政治能力,不是那麼輕易好對付的。

抓準時機,提兵入京

靈帝駕崩后,尚在沖齡的劉辯繼位,是為少帝。

這個時期,東漢末年的外戚與宦官的相互火拼便體現地淋漓盡致。何進本是何太后的兄長,何太后代少帝處理政務后,何進以大將軍的身份協理朝政,這個時候,原本權勢熏天的閹宦張讓就處于下風了,于是,便將何進視為眼中釘,誓要除之而后快!

何進當時也急于干掉張讓,無奈軍事實力還是稍遜一籌,于是,便與時任司隸校尉的袁紹共謀將張讓誅殺,可何太后知曉計劃后,就提出了反對意見。

一計不成,再施一計!何進馬上想到了擁有一群驍勇善戰西涼軍的董卓,于是,馬上假造圣旨,讓董卓奉旨進京勤王!

接到圣旨的董卓喜出望外,事不宜遲,他迅速整備軍隊,秣馬厲兵。于是,一列列持槍束甲,威風凜凜的西涼兵就這樣浩浩蕩蕩,威風凜凜地進了洛陽城。

哪曾想,當董卓到了洛陽后,何進已經被張讓干掉,少帝劉辯也被一群宦官裹挾到了北邙,董卓見狀,立馬迅速趕到目的地,斬殺張讓手下一群宦官后,董卓便徑直走向劉辯身邊,這時的劉辯早已嚇得兩腿發抖,雙手亂顫,哪里還說得出話來,倒是比他少五歲的陳留王劉協鎮定如初,對董卓的詢問對答如流,董卓甚是歡心。

有了少帝在手,董卓便可以公然地「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初到京城,董卓明白,很多人都不會臣服于他。于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詭計多端的董卓又想出了一個絕招,他讓自己所控的不足三千人的西涼兵于夜深人靜時,偷偷溜出洛陽城,次日清晨又鼓聲震天,軍容整齊的進城,以此造成日日增兵的假象。

但是,假象終究有被拆穿的一天。為了迅速穩定局面,董卓決定殺雞儆猴,震懾朝綱!

倒行逆施,作惡多端

想要震懾朝中上下,控制軍權是關鍵。于是,他讓心腹大將呂布將執金吾(相當于國防司令兼公安局長)殺掉,如此一來,京城防務就全掌控在自己手上。緊接著,董卓進一步控制住了保衛洛陽的主力部隊,朝野內外的重要職務全由自己親信擔任。

接下來,對于一直不聽話的何太后與少帝劉辯也進行了毒害,用兩杯毒酒就奪取了他們的性命。至此,滿朝文武都忌憚于董卓的殘暴之下,敢怒而不敢言,人人謹言慎行,道路以目。

這時候,董卓幼年時期養成的兇殘習性就逐漸暴露了出來,并且還將魔爪伸向了無辜的百姓。

一次,董卓放縱手下的羌兵對一所城池的老百姓進行燒殺擄掠,兇悍殘忍的西涼兵竟然將城中所有的男丁悉數殺害,并將他們的尸體曝在道路兩旁,城中老弱婦孺看后無不膽顫心寒,掩面而泣。

更有甚者,他們還將城中婦女與財務全部劫走,大搖大擺回到洛陽后,又將所有被他們處死的尸體集中焚燒,以震懾東漢朝臣。

還有一次,董卓召集文武舉行宴會,會議中途,董卓大聲宣稱:此次有一個重要節目要與諸位欣賞,當是給各位助興!群臣唯唯諾諾,任由董卓擺布。

哪曾想,董卓竟命手下將一百多命忤逆他的人全部押解到了宴席上,當著眾大臣的面,對這群已經失去反抗能力的加以酷刑,場面血腥暴力,讓人不忍卒睹。

董卓如此禽獸之舉,自然引得人神共憤,天下有志之士共誅之!

策反心腹,齊心共誅

關于董卓之死,許多人更傾向于《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將「王司徒巧施連環計」信以為真。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貂蟬未必存在,但,司徒王允倒是為離間董、呂二人關系盡了一份心力。

董卓、呂布表面看上去父子情深,和諧美好,實際上也是相互利用和猜忌。有一次,呂布不慎開罪董卓,暴躁的董卓當即就將身邊的鋼戟朝呂布砸去,這哪里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行為,簡直比一個家奴都不如。

此外,貂蟬雖然不存在,但正史上確實記錄了呂布與董卓的一名妾室私通款曲,做出不軌之事,因此,這也為二人關系的惡化埋下了伏筆。

這個時候,司徒王允便澆上了讓火燒得更旺的最后一滴油!他對呂布說道:「將軍與董賊真是父子嗎?那為何他姓董,你姓呂。目下董賊已然引起公憤,天下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如若將軍知曉大義,就不該助紂為虐,倒行逆施,奉勸將軍,早日醒悟,與天下義士聯手共誅董卓,方可成就莫大功勛!

一番慷慨之語,徹底說服呂布,這個三易其姓的少年郎,終于邁出人生唯一正確的一步!

于是,誅殺國賊董卓的計劃進行地相當順利,以致當郡騎都尉李肅將緊握于手中那根鋒利無比的戟橫臥于董卓脖頸之上時,董卓大聲疾呼:吾兒奉先何在!?

董卓到臨死的那一刻都不知道呂布已然倒戈背叛了他,真是既可悲,又可笑,乃至于后世之人將「吾兒奉先何在」六字引為笑談,如今還有人將此話當作口頭禪,作為將對方當成傻子的嘲笑,由此可見,權臣董卓是多麼招人嫉恨!

結語

歷史永遠像一面鏡子,照亮人類前行的路。

聰慧之人,能從史書中汲取教訓,時刻警惕自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愚鈍之人,將史書視如弊履,依然任性妄為,貪婪兇殘,終究會遭到命運的反噬!

董卓一生,就是一個鮮活的反面教材!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