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東吳名將的丁奉,是怎樣一戰斬殺張遼的,他最終的結局又是如何?
2024/07/22

夷陵之戰后,蜀國和吳國分分合合,迫于北方強大的魏國威壓,最終和好了。雙方互相派使者,蜀國諸葛亮派的是鄧芝,吳國孫權派的是張溫。蜀國和吳國雙方談妥后,準備等待時機北伐。魏文帝曹丕得到報告后,大怒不已,認為吳蜀聯合,必然會北伐,對魏國不利。曹丕于是先下手為強,御駕親征,帶領大軍攻打吳國。

曹丕這次出征帶領的水陸大軍三十多萬,大將有曹真、張遼、張郃、文聘、徐晃、許褚、呂虔、曹休等人,劉曄、蔣濟兩人是軍中參謀,殺向廣陵。東吳的擎天柱陸遜坐鎮荊州,不敢輕易離開。

孫權采用激將法,故意說眼前無可用之人,東吳大將徐盛挺身而出,愿意帶領一支軍隊對敵,生擒曹丕獻給孫權。孫權聽了后,大喜,于是封徐盛為安東將軍,帶領軍隊御敵。

曹丕乘坐大龍舟,浩浩蕩蕩來到東吳邊界,突然狂風大作,大船差點傾覆。眾所周知,北方軍隊不善水戰,當年曹操在赤壁就是因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被孫劉聯軍擊敗。現在,曹丕帶領的北方「旱鴨子」還未和吳軍交戰,碰到大風,便差點葬身大海之中。

徐盛帶著孫韶、丁奉等眾多吳將趁此良機,再次使用火攻之計,攻打曹丕大軍。曹丕的十條龍舟,被燒了十條,他在文聘的保護下,從龍舟上了岸,又在張遼、徐晃等諸多曹操時期的猛將保護下,狼狽而逃。

這一戰,魏文帝曹丕損失慘重,其中十條龍舟被燒,馬匹、車仗、軍資器械丟棄的不計其數。實際上,這些都不值一提,曹丕最大的損失是大將張遼。

曹丕上岸后,被吳國名將丁奉攔住去路,張遼眼疾眼快,拍馬挺身而出,想要阻攔丁奉,掩護曹丕逃走。沒想到丁奉不按常理出牌,他沒有和張遼單挑,而是對準張遼射了一箭,正好射中張遼的腰。雖然張遼沒有當場斃命,但他被救回許昌后,不久便「箭瘡迸裂而亡」。張遼是魏國五子良將之首,外姓將領第一人,深得曹操、曹丕器重。

張遼當年鎮守合肥時,曾以八百勇士擊敗孫權的十萬大軍,還差點生擒活捉孫權,威震逍遙津,江東小孩子聽到張遼的名字都嚇得不敢哭了。東吳猛將的天花板太史慈也是死在張遼的手上。總之,張遼對東吳眾人的壓力太大了。

吳國名將丁奉竟然僥幸一箭射中東吳最恐懼的敵人張遼,隨后張遼病逝,從此東吳眾人彈冠相慶,整個人都感覺輕松了許多。演義中相關原文如下:

岸上一彪軍殺來;為首一將乃丁奉也。張遼急拍馬來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卻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軍無數。

以上只是三國演義中張遼的結局,那麼在正史上張遼又是怎麼死去的呢?

正史上,曹丕對張遼也非常器重,聽說張遼的病久未痊愈,于是將張遼親自接來,和他坐同一輛馬車,還讓御醫給張遼看病,直到張遼痊愈。

張遼給吳軍的威壓比演義中還厲害三分。孫權很可能被張遼打出心理陰影了,他如果攻打某一個地方,只要聽到鎮守的武將是張遼,便不敢前進了,即使張遼生病,也是如此。孫權得知張遼生病后,對眾將說道:「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不是孫權太謹慎,而是張遼太可怕,太生猛。公元222年,張遼在人生的最后時刻,依舊抱病擊敗吳國名將呂范,繳獲了大量吳軍的舟船。然而,張遼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打仗消耗了他最后的力量,最后在江都逝世。

既然張遼是病逝的,那麼羅貫中為何要給張遼安排一個中箭身亡的結局呢?

其一,羅貫中故意貶低魏國大將,因此安排丁奉射殺張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整體基調是尊劉貶曹,對于東吳的筆墨不是太多。

其二,羅貫中認為馬革裹尸才是一名武將最后的歸宿。張遼是一代名將,不應該病逝,而是應該戰死沙場,太史慈、甘寧兩人也是因此被羅貫中安排戰死沙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