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性。
1.希望子女在自己的身邊的時候,乖巧單純的像個小貓咪。
而當子女離開自己身邊的時候,又能變身成學霸、商業精英;在學校名列前茅,在社會風生水起。強的像頭獅子。
2.還需要子女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要讓父母省心,就是降低他們的養育成本;同時要揚眉吐氣、光宗耀祖,提高他們的存在價值。
3.子女是父母的延續,不是獨立的個體,過分強調自我就意味著背叛。從小通過「聽話」教育和「遺棄」教育,破壞子女的獨立性,再通過「為你好」式的付出,強化獨立和自我就是意味著背叛。
4.越是底層父母越會通過「教育子女」展示自身的存在。告訴周圍的人我不是最慫的,不信你看我還可以教育別人。這點也是我最深惡痛絕的,有些父母在公開場合教育子女,更多的只是展現自己的優勢,而不是單純的教育。
5.缺乏單純的愛,中國人注重實用,這也體現在對子女的愛中,你聽我話我就愛你,你不聽我話,我就要收回我的愛。仔細想想,中國式的愛是可以被收回的,而僅僅是單純的愛。
大部分父母對子女的愛和教育,并不單純,形式上更近似PUA,這樣的關系何以能長久。
而且子女還不能覺醒,即使覺醒也不能爆發,因為一旦爆發就意味著背叛。有些人會跳出來告訴你:父母即使不對,你心里明白就可以了,但是不要挑明,要維持表面上對父母的恭敬和和諧。說這樣話的人又把問題饒回去了,因為子女還是在為父母提供情緒價值和實用性,并沒有從根上解決子女的情緒沖突的問題,還在對子女進行人格的割裂。這樣不和諧的人格和性格,怎麼能維持表面的恭敬和和諧的親子關系呢?頭痛治腳?
7.這樣的親子關系最終大部分以兩種結局收場:第一種就是徹底冷漠,對父母心如死灰,再也沒有點燃的希望;另外一種就是徹底爆發,就像點燃的火山,沖突不斷。一點小事都能爆發沖突。
這是奴化教育和隨著現代社會發展代際覺醒的加深,造成的必然的沖突,這是不可避免的,但隨著一代代的更替,情況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