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往往不受歡迎,但謊言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謊言是這樣的:子孫自有子孫福,不必為子孫賣命。既然子女讓你討厭,那就干脆斷絕關系,再也不為子女付出半點。各走各的路,各自安好。
聽起來好聽嗎?解決了問題嗎?心情舒暢了嗎?如果你覺得這話好聽,那就別往下看了。
只有那些依然能掙錢或者有點積蓄的老人才可能感到高興。不過,也別高興得太早,這只不過是日落前的晚霞,表面看著美好,實際上危機已然逼近。
真相是: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敵對,一切都有其原因。
如果你的子女隨著你的衰老越走越遠,那肯定是你當初做了錯事,而且錯得不輕。只是在你身體還好的時候,這些錯誤沒讓你感到慌張罷了。
但是,錯誤總有清算的一天。
更可悲的是,大多數老人一旦體力衰弱,甚至沒有能力去彌補自己的錯誤,只能坐等懲罰降臨,晚年凄涼已成定局。
這沒什麼值得同情的,因為沒有人會為這樣的老人再浪費一絲感情,他們的子女都不愿浪費感情,外人又能說什麼呢?道德的指責,在現實面前,根本掀不起漣漪。他們的孩子,只是簡單地照搬了父母的樣子而已。
老人,就像是一根枯木,對于子女而言,身體衰弱的父母會明顯降低他們的生活品質,增加生活的困難。對于困難,逃避是人的天性。但是,那些習慣逃避困難的人,對痛苦的忍耐門檻就會逐漸降低。到最后,甚至連照顧自己的父母這種困難,都會讓他們無法忍受。所以,為什麼有的子女會討厭年邁的父母,這真的難以理解嗎?原因就在于這些子女習慣了逃避。
但是,這一切都能怪罪于子女嗎?也許當初他們未成年時遇到困境,父母選擇逃避,拒絕給予幫助。也許他們結婚生子時,父母選擇逃避,拒絕支持。
說白了,如果有人認為生兒育女,子女就應該毫無保留地為你奉獻一切,那簡直是異想天開。這個世界并不是那麼美好,道義固然可以約束人,但你的孩子未必懂得道義。
對于那些失去勞動能力且子女不悌親的老人,我只能告訴你,在這最后的時光里,坦然面對吧。別懺悔,也別埋怨,在最后的日子里,接受命運的安排,那才是最好的結局。
而對于那些還未老去的人,還有機會去糾正。
以身作則,教導孩子面對困難的能力。其實,子女并不需要擁有很強的抗壓能力,只要在你身體還好的時候,困難不至于超過子女所能承受的極限,那麼你的晚年生活就能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父母和孩子,本應是一個整體,不應該處于對抗狀態。
對于已經脫離社會、獨自一人闖蕩過社會的人來說,對「在這個社會單獨生存有多難」有深刻的認識。即便你擁有優秀的學歷、高超的技術,甚至是旺盛的體力,要在這個社會中贏得體面的生活資格,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毫不夸張地說,我身邊有很多曾經學業出色的人,但是離開校園十幾年后,依然在生活中艱難掙扎,沒有太多的容錯空間。即便他們只是休息了一兩個月,生活也會不可避免地偏離正軌,想要
回到正軌可能需要一兩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他們身后空無一人。一旦出現問題,他們就像是跌入深淵,沒有人能夠給他們支持。這并不是最難以忍受的,如果大家都是獨自一人,那麼優秀的人、堅強的人、精力充沛的人總能獲得更大的回報,這是令人期待的。
但是,現實卻是,與他們競爭的,是一群互相支持的人。優秀的人越是向上走,就越會發現那些過得好的人,都是互相支持的人。
一個人,再出色,怎麼和一家子人競爭資源?這簡直讓人絕望。但更令人絕望的是,你不僅需要和一家子人競爭,還得拖著一群累贅。你的競爭對手有一個有力的家庭作為支撐,而你的家庭卻是累贅。
即便是再優秀的人,在這樣殘酷的現實邏輯下,也難免會感到無力。誰都有夢想,越是優秀的人,內心世界越是豐富。如果不是不可能,每個人都想看看更高處的風景,但是很多人都不敢往上看。很多人看一眼高處的人生之后都說「寧愿當初傻一點」,這是真心話,因為現實和理想的沖突,會在一生中不斷地折磨人。二舅,也治不好這種精神的煎熬。
子孫自有子孫福,建立在父母不拖后腿的基礎上。如果父母拖后腿,子孫再優秀,也無緣享受他們的福分。如果父母不僅不拖后腿,還能為子女擋風遮雨,那麼即使子女平庸,也比那些聰明絕頂的子女更有競爭力。
這個社會看似文明,實際上仍然是個叢林。我們每個人都是獵手,也可能成為獵物。父母和子女,甚至上一代,都應該具備抱團的覺悟,在這片叢林中一起狩獵。如果分工合理,即便是在叢林中拾垃圾,也比那些獨來獨往的人更有優勢。
道德是實踐的產物,而不是口號的教條。如果父母創造一個互相依賴的家庭環境,道德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